由公筷使用到分餐制所蕴含的传统食安意识
专栏:公司新闻
发布日期:2018-12-17
阅读量:1599
作者:佚名
收藏:

饮食是人类从古到今一天也离不开的生活行为。中华文明历史五千年,饮食文化源远流长。食不断,道相传。除了《汉书》“民以食为天”的著名观点外,“夫礼之初,始诸饮食”,中国的礼就产生于饮食当中。《礼记•曲礼》就主要记载着中国古代饮食的礼仪和规矩,体现古人重视饮食安全卫生、文明礼仪的意识,而这些意识的产生都离不开饮食工具的创新与饮食方法的形成。

首先是筷子(箸)的发明。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一大独创,其特色鲜明、作用不可轻觑。几千年来诸多文明更新换代、日新月异,唯有这小小筷子两根,依旧三餐照用,延续至今,灭绝了多少“病从手入”的时代。伴随着华夏文明的繁荣昌盛,影响着世界汉文化圈的生活。

最初的人类,由于食物品种单一、加工方法简单,食物只有用手抓着吃。因为手有五个指头,被后人戏称为“五爪龙”。随着人类的进化,大部分族群在新石器时代都已发明和使用了各种进食工具,但用手抓食的吃法在中国中原王朝中沿用了很长时间,直到匕、匙、勺的出现与筷子并用,才羞退了“五爪龙”食法。


1545020813384089344.jpg



筷子的使用贯穿在于中华饮食的全过程,因而中国用筷礼仪也最多,也有许多忌讳。如:众人就餐时,禁“瞒天过海”(即看到桌上有自己喜欢吃的菜,还未等转到自己跟前就站起身用筷子挑过来直接吃)、禁“品箸留声”(即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来回去嘬并不时发出声音)、禁“执箸巡城”(即手里拿着筷子,旁若无人在桌上菜盘里找,不知从哪里下筷子为好)、禁“迷箸刨坟”(指用手里筷子在桌上菜盘里不停扒拉,挑自己最爱吃的东西)等等,然后为了表现热情,不停用自己的筷子为旁边人夹菜,虽说“礼多人不怪”,但这些不卫生不文雅的饮食行为古人都是禁忌的,因而在现代的宴席(桌饭)上配备了公筷。

其次,在中华饮食发展的全程中古人还有一个伟大发明,即分餐制。它的出现,虽然本意上不仅仅是“饮食卫生”,但现在看来毕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个好习惯。

史前氏族文化时期,生产力低下、人们共同劳作抵御风险,食物匮乏只有严格按份分食,当时看来分餐制是一种无奈的选择。商周时,国人开始席地而坐,凭俎案而食,饮食的意义不再单纯是一种“祭祀”,逐渐形成一种“宴饮”的风俗,但此时的分餐制仍是物质条件匮乏、社会等级森严与长幼卑尊秩序的体现。从食材上看,“凡王之馈,食用六面,膳用六牲,饮用六清,羞用百有二十品,珍用八物,翳用百有二十瓮”。据《周礼•天宦•膳夫》记载,周天子可用九鼎八簋九俎廿六豆,诸侯七鼎六簋七俎十六豆,大夫五鼎四簋五俎八或六豆,士三鼎二簋三俎等等。这里的“鼎”、“簋”、“豆”都是食品容器,由此可见王室宗亲、达官显贵与平民百姓的饮食礼仪规格大为不同。汉唐时期,随着社会的相对稳定,修生养息、物质逐渐丰富,天生爱吃的国人逢聚必宴、逢节必聚、逢事必席,宴席作为一种共同进餐形式在饮食文化生活中逐占上峰,千姿百态的聚餐活动在饮食风俗中成为重要的内容,著名的有汉武大帝宴请群臣的“柏粱宴”,唐皇邀约百僚的“曲江宴”等,文人骚客之间有“文酒会”等,民间有合家欢聚的家宴、婚宴、寿宴,接风宴及践行宴等等,大家在疗饥品味的同时交友叙情、和睦家庭。各种宴席名目虽然繁多,但分餐制也一直影响着各个时期,主要是国宴与官府所用。有南唐时期《韩熙载夜宴图》为证,韩熙与四名官员一起听曲宴饮,老韩与其中三个坐大桌饮食丰盛,另一个坐小桌饮品一般。到了商业高度繁荣的北宋,出现了以京城为代表的商贸城市街区。美食从皇宫豪门走向街头百姓,加之食材丰富多元、烹饪技术提高,也富有了“人间烟火”的味道。从《清明上河图》可见当时各种酒肆、饭铺和茶馆林立的繁荣景象。好客的人们不论家人相聚、好友来访都要摆上一桌丰盛的菜肴款待。出于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食物的共同热爱与传统人情世故的原因,大家坐在一起,你一筷他一筷的宴席(桌饭)吃法从此根深蒂固,一直延续至今。

纵观中华饮食传统文化,其实就是一个以宴席(桌饭)合餐为主,兼容分餐制的包容文化。在文明高度发展、健康理念普及,加工工艺先进,食物更加丰盛的今天,面对着琳琅满目的美食,我们不强求是分餐制或合餐制(桌饭),但在享用美食的时候不能忽略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真正内涵,让公共餐饮具不消毒、个人餐饮具混用,铺张浪费等不注重卫生习惯和文明礼仪的行为,给健康带来隐患,有损社会风气。

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表明,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,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为题。生活方式与食源性疾病关系密切,是最大的诱因之一。从医学角度来说,疾病的传染需要传染源、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,三个要素缺一不可。现代人们的聚会频繁、参加宴席机会增多,接触的人群较广泛、复杂,没有人一起吃饭前先说他有病,你也不能一见面先问人家有没有病。如果是易感人群与病菌携带者一起共餐,使用各自的筷子在饭桌上夹菜吃,这种感染几率是很高的。通过餐具主要是筷子等传播的疾病有许多:其一是肝炎,大家谈“乙”色变,但不同肝炎传播的途径是不同的。乙肝是通过血液传播的,而甲肝和戊肝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,病毒可以通过筷子上的唾液传染到健康人体内。其二是幽门螺杆菌,它是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,感染途径主要是口口和粪口相传。聚餐时如有一人感染,其他人感染的几率相对较高,这是因为感染者牙菌斑和唾液中会有幽门螺杆菌,在不使用公筷、不分餐的情况下,碗筷饭菜就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。其三,伤寒病也是以“病从口入”的方式传播,由伤寒杆菌可以引起急性消化道传染病。有些病情痊愈的患者,因体内病毒未排清,仍具有传染性,如果餐饮具公私不分,传染可能性很大。其四,手足口病也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。近几年连续高发于5岁以下儿童,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,其传播途径多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(便后、饭前不洗手),所以易感人群受到病毒交叉感染的概率是很高的。

虽然在生活中疾病传染的途径很多,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碗筷子及桌饭,但注重个人健康卫生行为,提高文明礼貌的素养,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。提倡使用消毒的餐具,提倡使用公筷、实行分餐制,一是可有效防范“病从口入”的机会;二是可以更加热情文明地招呼亲朋好友品尝美味;三是可以发扬古人崇尚勤俭节约的美德,就餐按需点菜、按量取食,实行“光盘行动”。即使略有剩余,使用公筷下的剩余饭菜还可以打包,二次加热食用不产生浪费。

传承和发扬中华饮食文化,就是要在现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传统饮食的规范和礼仪,使它成为现代文明规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“健康中国”需要每一个人都健康,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,从我做起、从每一餐做起。中山食堂承包公司


上一页:高原来的至尊辣,辣出新高度
下一页:鸡蛋和它一起炒,脆嫩爽口,简单好吃还补钙,孩子吃的停不下筷子